大红袍母树在哪里 -pg电子试玩入口
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现存的6棵茶树,树龄已有350多年,被称为大红袍母树。
为保护大红袍母树,武夷山有关部门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。
自2006年起,当地对6株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留养,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,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,严格保护“大红袍”茶叶母树及周边的生态环境。
本文由昵茶网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!
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现存的6棵茶树,树龄已有350多年,被称为大红袍母树。
为保护大红袍母树,武夷山有关部门决定对其实行特别管护。
自2006年起,当地对6株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留养,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,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,严格保护“大红袍”茶叶母树及周边的生态环境。
本文由昵茶网原创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违者必究!
大红袍母树有6颗,主要生长在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,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,按顺序编号,上层4棵,编号1,2,3,4,中层1棵为5,底层1棵为6,主要代表雀舌、北斗、奇丹三个品种。
1385年,明朝洪武十八年,举子丁显上京赴考,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,腹痛难忍,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,和尚取其所藏大红袍茶叶泡与他喝;1972年,尼克松访问中国时,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。
大红袍母树一共有六株,三棵(分别为雀舌、北斗与奇丹),其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,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“大红袍”石刻,这里日照短,多反射光,昼夜温差大,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,特殊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。
正山小种大红袍长在哪里:正山小种生长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地带;而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的慧苑坑、牛栏坑、大坑口和流香涧、悟源涧等地,称为“三坑两涧”。正山小种和大红袍同为武夷山名茶,且各具特色。
大红袍母树有6棵,生长于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的岩壁上,母树共有3个品种,分别为北斗1号、北斗2号、奇丹。现如今经过茶研所人员的攻坚,大红袍这一品种经过无性繁殖已培育成功,并在三坑两涧以及周边地带批量种植以及生产。
大红袍原产地为福建武夷山九龙窠天心岩,大红袍母树现存6株,2006年,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对天心岩母树“停采留养”,而现在的纯种大红袍是新老茶人们的努力,运用无性繁殖方式培育而成,其品质亦可比肩母树大红袍。
真正大红袍原产地在福建武夷山,武夷山,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,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,武夷山也是正山、小种、大红袍、铁罗汉、白鸡冠、水金龟等茶的产地,武夷山地质绝大部分是火山砾岩、红沙岩及页岩组成,适宜的土壤成就了大红袍独特的岩骨花香品质。
大红袍茶叶的产地为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景区的三坑两涧地带,三坑两涧分别指的是慧苑坑、大坑口、牛栏坑、流香涧、悟源涧,此地气候温和,山峰岩壑之间,幽涧流泉,山间常年云雾弥漫,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,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大红袍独特的韵味。
大红袍的产地是福建武夷山名胜风景区,武夷山茶区岩谷陡崖,夏季日照短,冬挡冷风,谷底渗水细流,而大红袍主要分布在正岩茶区,主要包括牛栏坑、慧苑坑、倒水坑、悟源涧、流香涧、天心岩、马头岩、竹窠、九龙窠、三仰峰、水帘洞等地。
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的特产,大红袍属于乌龙茶,并以武夷山正岩区产的茶叶最为正宗,被茶友们称为正岩大红袍,大红袍亦是武夷岩茶中品质较为优异的一种茶,在武夷名丛中享有最高的声誉,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,素有“茶中之王”的美誉。